不锈钢制品新国标被指遭绑架 企业参与起草需付费
苏泊尔“问题锅”引发的风暴,也将这个行业所采用的不锈钢材料标准问题推到舆论之中。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一位负责人曾表示,卫生部2010年对《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9684-1988)(下称“88标准”)进行修订,至今尚未正式颁布。
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天查阅的修订版标准中看,这份名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锈钢食具容器》(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明显降低了食具容器对不锈钢材料使用的要求。
“可以说,这个行业的一些企业绑架了相关国家标准,企图降低生产工艺材质和卫生水平。”一位资深家电行业分析师昨天告诉本报。
新修订标准降低了用料要求
“去年,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修订88标准时,并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曾经主动提出要对标准修订提意见,但是无人回应。”中国特钢协会不锈钢分会一位内部人士昨天告诉本报。该分会目前是国内不锈钢行业最权威的部门之一。而食具容器等下游企业只是不锈钢材料的使用方。
由于88标准对不锈钢食具容器所使用的不锈钢材料有着严格规定,加上最近几年镍价格大幅攀升,所以整个不锈钢食具容器行业对这个标准颇有微词。
不锈钢食具容器现行标准有两个:一是卫生部下发的88标准;二是原轻工业部1992年下发的行业标准[QB/T 1622.5-1992]至[QB/T1622.11-1992]“不锈钢器皿”标准(下称“92标准”)。
“88标准和92标准对不锈钢食具容器的要求是没有问题的。”不锈钢分会上述人士表示。
从2007年开始,下游行业着手对88标准进行修改。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潮安县不锈钢行业协会、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起草小组。
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如果企业参与起草一个行业标准,需要付费,“当然这个标准对企业肯定是有利的。”
征求意见稿中称,起草小组已经将征求意见稿发往监督机构、检测机构、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等28家有关单位。“但是并没有给我们。”不锈钢分会上述内部人士强调。
征求意见稿称,根据不锈钢食具容器与食物接触的实际使用情况,修订后的标准取消了对不锈钢型号的有关规定,仅规定食具容器应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而对短时间接触食物的餐具和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钻磨工具等,可采用硬度较大、耐腐蚀性较差的马氏体型不锈钢。
“什么叫耐腐蚀性较好?这要看跟谁比了,如果跟差的比,当然是较好。这等于是给整个行业使用质量较差的不锈钢开了个口子。新标准同样应该对使用的不锈钢材料进行严格规定,而不是模棱两可的说法。”国内一位不锈钢材料方面的权威专家告诉本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修订版反馈意见中,潮安县不锈钢行业协会、潮州市美兴不锈钢实业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提出,因标准中没有提及GB/T3280(属于冶金行业的标准),所以不用引用此文件,建议删除该章条中“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而负责起草的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采纳了该条建议。
来自欧盟的投诉
对于外界指责其锰、镍等金属超标,苏泊尔方面则表示:“国内的标准只检测五项理化指标(铅、铬、镍、镉、砷),并不检测锰,国外也不检测。”
事实上,国际上对食品容器具的锰是有严格检测标准的。去年11月卫生部公布的关于公开征求《不锈钢食具容器》等3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意见的函中,已经明确表示:“国家检验检疫部门曾收到欧盟针对不锈钢食品容器的预警通报,反映我国出口不锈钢食品容器、器具存在质量问题,其中主要是重金属溶出量超标。”据该函中透露的相关信息,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为:金属制品中镍、铬、锰、锌、铁等金属迁移量(即析出量)超标。
“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证明国际上不仅检测锰,而且有的国家连铁的析出量都检测。”不锈钢分会上述专家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锰等金属超标对人体构成危害,且也意识到国内部分不锈钢食品容器、餐厨具存在锰金属超标,但是去年对88标准的修订稿中并没有提出相应的检测要求,而是回避了这个问题。
事实上,88标准和92标准都有相应规定,如铬含量为18%~19%、镍含量为8%~10.5%。“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锰的含量都低于2%,因为按照这个标准生产的不锈钢不会生锈,所以镍、锰的析出量很少。”不锈钢分会上述专家强调。
而一旦以锰来代替镍,导致不锈钢“生锈”,不锈钢表面铬的氧化物保护膜被破坏,锰、镍等金属就容易析出。
不锈钢分会上述专家告诉本报,“我曾经问过山西一个检测机构,能不能对不锈钢中的锰进行检测,他们明确表示,因为没有相关标准,也没有检测方法,所以检测不出来。”
“事实上,国际上对锰的检测是非常成熟的,我们也应该对不锈钢食具容器中的锰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该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