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阴市成为江苏省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县市以来,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关注支持显著增加,社会化投入3年达20多亿元,体育设施新增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体育竞技创历史最好成绩,体育产业突破发展,2010年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达28亿元,体育彩票发行3.28亿元。
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新一轮建设规划
试点以来,江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体育基本现代化考核评估细则》,同时强化经费保障,并将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工作分解成7大项69小项,责任到乡镇(街道)、部门和社团。该市还将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江阴市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江阴市建设健康城市目标任务》,制订了《江阴体育设施2010-2020详细规划》,确立了以市、镇、村(社区)三级体育设施为主,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化体育设施为辅的多层次体育设施体系,并纳入江阴市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与此同时,以“幸福江阴——人人都有好身体”理念引领,民生需求倒逼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健身培训,健身人群由“两头热”向老、中、青“一并热”转变。3年来挖掘、整理、推广一批具有江阴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传统项目,如:申港荡湖船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展示了江阴体育人本文化;月城中华龙舟赛、海澜马术、顾山红豆中国象棋大师混双赛,打造体育的城市品牌和旅游名片,取得良好实效。
几年来,“办活动、少矛盾”、“建设施、增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体育逐步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目前,江阴市级体育场馆功能不断提升,新建31888座体育场、18000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500座市民水上活动中心在3年内相继建成投运;镇级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新建镇级游泳池(馆)16个,达到镇镇都建游泳池,新建镇级体育馆4个,70%乡镇都建有体育馆,400米塑胶田径场和2000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村及社区“新四个一工程”健身设施向自然村和小区延伸,3年新建体育设施面积120万平方米。
全市21个单项体育协会和各俱乐部在该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协会参与和发动社会支持公共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3.5亿元;部分协会开办报纸和网站,成立体育健身讲师团,发展志愿者骨干队伍12000余人。同时,赛事活动坚持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协会为主角的原则,通过竞争申办等机制创新激发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
推动转型升级,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以月城中国龙舟休闲基地、徐霞客国家级攀岩训练基地、月城赛鸽基地为重点的城南体育休闲旅游区;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以海澜中国马术产业基地为中心,形成以马术训练表演、企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马文化休闲旅游区,另一方面,以市级体育场馆为中心、各镇体育场馆为辅,形成国际国内品牌赛事表演基地。
此外,全市积极加快推进城乡“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新建设施做到利民便民。在推进市、镇、村“新四个一工程”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公园、广场、绿道,建成自行车、健身步行绿道100多公里,镇镇都有体育公园、广场,并延伸到村。公共体育设施全面开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所有设施全部对外开放,年接待群众健身达100多万人次;学校、企业、社区等公共体育资源实现了共建共享。全市乡镇、街道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94%。
体育部门作为大城管重要的组成部分,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大提升,2011上半年在20余部门服务考评中,江阴市体育局获第四名;通过21345网络平台,及时受理市民咨询、投诉、求助、举报和建议,并通过电子政务专网,综合运用电话语音、传真应答、电子邮件、政府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体育设施、健身等方面和市民进行广泛深入交流,更好地听取民声、服务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