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南粤工匠与广东共奋进
开篇语
扎根岗位,坚守匠心。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刻苦勤勉耕耘;他们,以精益求精为己任,锻出超群技艺。在砥砺奋进的年代,他们无愧于“南粤工匠”的美名。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近期评选出的名单,本报遴选了十位2017年南粤工匠典型人物,从今天起,本报记者将深入走访探寻他们的故事,叙说新时代“工匠之魂”。
高楼林立的深圳,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不同时期的地标在不断书写着城市的新高度。不过,你知道吗?这些摩天大厦都联结着同一个名字——陆建新。戴着眼镜,中等偏瘦身材,一副书生模样,很难想象,他就是国内超高层建筑施工界的“传奇”。8月27日,正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一线工作的陆建新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
35年坚守本职书写城市高度
陆建新是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和平安南塔项目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测量专业,同年加入中建三局一公司(即中建钢构前身)从湖北荆门南下深圳。他在深圳参建的第一个项目是国贸大厦,从事测量技术员工作,和同事们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35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先后参与建设了国内44项建筑工程,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500余米,主持承建了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中的4座,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再到国际领先的全过程,并成为这一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参与了这么多地标性建筑的建设,是不是觉得特别自豪?”面对记者的提问,陆建新轻声笑着说:“就是一份工作,习以为常,感觉很正常,谈不上很特别,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35年来,陆建新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建起了44座重要建筑,其中20座属于国内知名的城市性地标:中国第一幢超高层大厦——深圳国贸大厦;中国第一幢摩天大楼、时年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时年北京第一高楼——北京银泰中心;时年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时年华南第一高楼——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时年华南第一高楼——深圳京基100;目前深圳第一高楼——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高层建筑施工创造最快纪录
超高层建筑结构高、跨度大,施工难度超乎想象。而由陆建新率队参建的多座地标性建筑,不仅创造了世界高层建筑施工的最快纪录,而且实现了许多重大建筑技术创新。
1994年,陆建新担任384米的深圳地王大厦钢结构项目的测量负责人。那时,这个结构高度的施工测量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经过反复钻研,他最终摸索出一个办法:采用传统的经纬仪观测与激光投点量距两种测量方法建立双观察复核系统。结果,成功控制钢柱总垂偏内倾25毫米、外倾17毫米,仅为当时美国钢结构AISC标准允许偏差的1/3,创造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的世界奇迹。
在陆建新身上,有一种非常不起眼,但又绝不平凡的工匠精神,精细、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是出于一种现实的需求,也是关乎自身本能性的要求。
2004年,他参与时年中国第一高楼——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设。这座摩天大楼钢结构安装总重量大、单件重、造型独特、变截面多,在偏差控制等方面极具挑战性,且合同工期被业内专家评价为“极限工期”,作为上海环球的钢结构项目总工,陆建新与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共同破解了转换桁架第一次跨越、带状桁架第一次释放、472米高空51米跨度桁架第一次合龙等10项“第一次”难题,实现的技术成就令行业内刮目。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从开工到封顶,历时900多天的钢结构工程未发生一起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
退休前想参建两座百层高楼
陆建新进入中建钢构时的学历是中专,现在他的职称是教授级高工,是建筑行业的最高级别。
陆建新告诉记者,有机会的话,他想在退休前再参建两座超过100层的高楼。“工匠不到一线工作,怎么算是称职呢?”所以,即使可以稳坐办公室里指挥,他还是继续参加到今年6月份进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的施工现场一线建设。
这就是陆建新,一名特区建设者,也是“鲁班精神”的传承者,浑身充盈着“工匠精神”的建筑人。